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橋流水

曾聽說巍山有座明代萬曆元年修建的木構風雨橋,名叫永濟橋。但多年來不知道具體的地點,也無法目睹長存數百年的古橋了。也是巧合,近日外出進行培訓時,終於踏上了古橋。
  查閱資料知道:橋長15.6米,寬3.25米,高6.9米。其結構為用直徑0.3米的五根大圓木架於兩岸,上面鋪木板,再在兩岸各安木斜撐二根以支木架,上建人字頂瓦屋三間。橋面兩側安木欄杆,並設長木板凳。永濟橋用斜梁懸掛支撐中點的方法,解決了大跨徑木橋受力問題,體現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準。橋頭山牆砌有明代著名學者李元陽所撰《永濟橋碑記》。
  站在橋上,東西兩側的岸邊,古樹被刺叢纏繞。古樹枝頭,萌發新葉,青翠婆娑;刺叢間白花盛開,綻放清香。河中溪流,清澈透明,粼粼波光。綠葉簇擁的古橋,晚霞中寧靜而清幽。陣陣微風吹拂,讓人感到愜意與涼爽。
  長木板上有幾位老人小憩,背靠木欄杆,悠閒地目視著遠方。他們微笑著說話道著家常,看來這裏是他們飯後停足的好地方。也許遠年前,他們戀愛了,悄悄地避開大人的盯梢,來到這裏訴說兩心愉悅的話題。那時這裏不僅依依柳枝陪伴,還有茂密的樹林生長。橋面的長木板,就是隔離四周最佳的幽會地。他們纏綿著兩心相惜,一晃就這麼走過了人生漫長的時光。於是這裏留下了追憶的往事,珍惜著難忘的今朝。心中的富足與愉悅,就像此刻的夕陽寧靜而舒展……
  我微笑著與老人致意,心中又遙想著——作為古代茶馬古道必經的重要之橋的片段。那時鈴鐺隨馬步前行而敲響,鈴聲該是悅耳的,也向四方傳送。周圍的人家聽到鈴鐺馬上會明白:親人已踏上了古橋,很快就要回家了,隨後再整裝待發……休息的夜裏,與親人暢談路途的奇事,還有即將賺取的銀兩,那是憧憬的美好生活所在。當清晨來臨,屋脊上小鳥唱起清脆的歌謠,遠行的漢子揉了揉眼睛,翻身起床。出門一看,那被自己疼愛的娘子已經笑容燦爛,把熱乎乎的水端在身旁,兩眼脈脈含情地示意著對方洗臉、吃飯。那是依戀那是催促,就在馬幫再次離開古橋的時候,又送去滿懷的惆悵。於是,永濟橋就成為娘子隨時張望的地方,等待著鈴鐺傳揚,日日夜夜悄悄地送上對親人平安歸來的祈禱,也是遠途奔波的茶馬人,朝思暮想、魂牽夢繞的心中難舍的方向……
  古橋,是古代建築創新的見證,是茶馬人遠行的驛站,連通著遠古、現在和未來,百年不老。離開古橋時,有點“再別康橋”的心境,回望中感到深深的難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