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二胡演奏中的放鬆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Laurence7583
時間:
2010-2-23 18:04
標題:
二胡演奏中的放鬆問題
科學的演奏方法,在動作上應該是輕鬆和自然的。演奏者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使動作盡量地符合生理運動的自然規律。其次是力量的傳導要通暢,不能在肘部、腕部有所阻塞或抵消。第三是樂曲需要一分力量,決不用兩分,要學會在演奏時「忙中愉鬧」,積極地休息,把力量用在必要的地方。
科學的演奏方法,在發音上應該是圓潤、流暢和富有彈性的。要做到這一點,主要的是掌握好弓子與弦最佳的壓速比例和左手手指對弦恰當的作用力。這個「最佳」和「恰當」是要根據樂曲的特定要求而隨時變化的。科學的演奏方法給了演奏者以最大的變化可能性,如果演奏法不夠規範,則會帶來音樂表現上的障礙。
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教科書中,似乎把「放鬆」作為科學方法的代名詞。但放鬆只是一種概念,在具體的演奏中,卻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放鬆並不是鬆軟無力,也不是所有的技巧都需要放鬆。從原則上來講,放鬆就是不浪費力量。它在演奏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保持自然狀態。二胡演奏中的放鬆取法於自然。我們說的放鬆並不是肌肉的完全鬆弛,如:坐時哈腰、駝背,好像比坐姿正直要鬆弛,但並不自然,也不利於演奏,因此不符合科學放鬆的原則。科學的放鬆原則,是指絕不把勁使在不該用的地方,而要將力量集中用在必要的點上,具體舉例講,演奏時兩腿放平,兩腳著地是符合自然坐態的,但有些演奏者卻將左腿高高抬起,以腳尖點地,這部分的力量對演奏沒有起到什麼輔助的作用,得到的卻是不雅觀的演奏姿態。又如,演奏時兩肩應該自然下垂,這樣既輕鬆、美觀,又便於充分利用手臂的重量,但有的演奏者將兩肩抬起,浪費了這部分力量不說,還抵消了手臂下沉的重量,且姿態不佳。再如:持琴時在上把位,左大臂與體側應保持45度角,這是一個最佳的角度,既自然鬆弛,又利於演奏,可有些演奏者將大臂高抬成近乎90度角,這個抬臂的力量純屬浪費。當把位換至中、下把時,大臂應該隨之而下降,與體側的角度變小,這是自然的,也是正確的,但如果大臂不隨之下降,仍保持與體側45度角,這就屬於緊張了。反過來講,如果在上把位,大臂就下垂,與體側角度過小,好像是鬆弛了,但不利於演奏,也不自然,回此也是不正確的。人的手呈半握拳狀是最自然鬆弛的,在按指時能保持最接近半握拳狀的手型是符合科學放鬆原則的,但如果強調用手指尖按弦,而不是用指尖與指面交界肉多處按弦,必然導致手指過度彎曲,只能引起手指緊張、不靈活、發音薄等不良後果。在拉弓時,右大臂過早抬起,或推弓時大臂不能及時收回,使大臂架起,既浪費了抬大臂的力量,又抵消了手臂下沉的重量,還使右半弓的發音難於控制,所以它也是不符合科學放鬆原則的,但有些二胡技巧非手臂緊張不能奏出,如:伸展按指、飛弓、彎柱法等等,這種為演奏所必須的緊張並非錯誤。總之,在演奏狀態上,包括坐姿、手型、動態等方面,講放鬆就一定要把握住自然與必須這兩個前提。
2.充分利用自然重力,如:二胡演奏中弓子貼弦的力量,就主要來自於手臂下沉的重力,再經過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來改變力的方向,從而形成弓毛對琴弦的一種斜向壓力。在以中強以下力度演奏時,手臂自身的重量已足夠提供弓毛貼弦的需要,在用很強的力度演奏時,可以採取身體微微前傾,將部分身體的重量加上,這樣也就完全能滿足弓子所需的貼弦度,而下需要再依靠肌肉緊張的力量來推壓弓子了。又如:左手由低把位向高把位換把時,只需虎口一鬆,手臂就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根本用不著再人為地加什麼力量了。再如:在演奏舒展、歌唱性的旋津時,一般運弓較寬,這時演奏者的身體可以隨著弓向微微左右擺動,使拉弓時身體的重心偏向右側,弓子也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輕鬆地拉出;同樣,使推弓時身體的重心偏向左側,弓子也會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輕鬆地向左運動,等等。總之,在演奏中充分地利用自然重力,也是一個重要的放鬆技巧。
3.充分利用自然慣性。物體運動就必然會帶來慣性,能充分地加以利用,它就會成為一直供力到換弓,那麼弓子突然地反向運動,就會像全速向前行駛的汽車聚然倒車一樣,其慣性非但不能成為助力,相反還要抵消掉等量的有效動能.在運弓中手腕所起的緩衝作用。就是用來控制慣生運動的,更有一些弓法技巧,如:拋弓、自然跳弓、同向原位擊弓等等,本身就是利用弓子運動的慣性來演奏的,如果不能掌握其規律,是很難運用好這些技巧的。在樂曲中,有不少可以充分利用慣性輕鬆演奏的地方,就看演奏者能不能巧妙地運用它罷了。
4.左手不要強調保持手型。如果我們將正在按弦的手指稱為「上班」手指,將暫時離弦的手指稱為」下班」手指;那麼,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其它的手指如果不呈保留狀態。又不處於快速待命的情況下,就都應該鬆弛成自然彎曲狀態,而不要使手指緊張地懸於音位之上。這樣,可以使左手得以充分的休息。
5.在演奏長音時,弓毛要在發音的瞬間「抓」住琴弦,以奏出音頭。這時,右手當然要拿住弓子,給以一定的力量。但當長音發出後,右手就應該隨即放鬆,以能保持琴弦正常地延續振動力度,而不必始終緊緊地抓住弓子不放。此時最好能使右手成為一種下意識狀態,即:讓右手暫時從意識中消失,至下一個音奏出前,右手再加力準備發音。這樣,可以使右手經常得到充分的休息,這也是放鬆的方法之一。
6.在一個樂句中,井非每個音都是重要的,都需要用力奏出。也如同我們平時講話。重要的詞就需要清楚、有力他講出來,不重要的詞就應該柔和地輕輕一帶而過。那麼在演奏時也同樣要區分樂句中的主音和輔音,根據樂曲情緒的需要,該強調的音符清晰地奏出,而將那些不該強調的音符輕輕地一帶而過。這樣,既可使音樂生動多變,又大大地減輕了演奏時的勞動強度。
7.如有伴奏,要將以伴奏聲部為主的樂句或段落的表演權交給伴奏樂器,獨奏者則可放鬆輕奏,既得以休息,又使二胡的音色在再次出現時給人以新鮮感,豐富了樂曲的演奏,一舉數得。
8.在必須用勁強奏的樂句之前故意放鬆輕奏,一方面可保存實力,另一方固可與後一樂句形成強烈的對比,增加演奏的戲劇性,效果非常好。
9.即興調整緊張度。一首樂曲的演奏,總是在時刻不斷地變化中進行的,這種受化,並不完全是預先處理好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演奏者在表演時的即興發揮。越是優秀的演奏家,這種即興發揮就越是豐富,越是精彩。我們在演奏時,緊張度是需要隨著音樂的展開即興地調整的。這種緊張度包括動作上的和心理上的,當自我感覺稍緊,或一段緊張的音樂過;就要及時地放鬆;過一段以後,又要適當地緊張一下,就這樣在有松有緊、有強有弱、有連有頓、有長有短等各種變化和對比中完成一首樂曲的演奏。這種即興的變化,是演奏者樂感和經驗的具體體現,井沒有多少規則可言,有一句名言叫做:『藝無定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科學地用力,對力量的使用「借墨如金」,正如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l)所說的「需要學會在音樂創作上的節省」。節省而不吝嗇,不該用處點滴計較,該用處盡力而為,這就是放鬆的原則;而處處能做到恰到好處,這才是藝術的原則。
歡迎光臨 Q網情深❤愛情板塊 (http://homingtech.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