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離家的人最有出息

在英國,有人曾統計過,最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新精神的人,絕大多數是生長在外地的人。以「創新」著稱於世的美國人,很難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們講美利堅民族是一個「無根」的民族。在改革後的我國農村,先富起來的農民中有不少是復員退伍的軍人和跑外的人。他們廣見博識,對黨的政策反映敏感,領會得快。可見,創新的人才,只能出現在流動的社會,現代人只能在流動中形成。這不僅是邏輯的推論,更是歷史的事實。

    一個人要有所創新,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素質,即:識、膽、才。識:指的是眼力,對事務的洞察力、敏感性;膽:指的是魄力,敢於探險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藝、方法。三者互為依存,缺一不可。這三方面素質的形成,很大成度上取決於一個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與其工作環境、居住條件、流動性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如果長期在一個相對不變的環境中,循環往復的生活,沒有新信息激發他去思考、去比較,很容易思維僵化,更難有預測未來的能力。相反,一個人若生活在無限廣闊的的天地裡,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接觸一些新的信息,「摩擦生熱」的法則就會發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開,把自己在不同環境中觀察到的東西加以比較,找出規律,並以此預測未來,發現社會的「大趨勢」。因為社會總是處於平衡的運動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個人長期依偎在父母身邊,每說一句話都要看看周圍人的眼色,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反映。這就導致他遇事謹小慎微,工作循規蹈矩。相反,如果置身於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說,敢於向傳統觀念挑戰,敢於冒險,敢於創新。一個人走向四方,要適應新環境,這就激發了他的求知慾,學習、學習、再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天職;與知識豐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養他的競爭力、進取心、好勝心,就會孜孜不倦地追求,以獲得勝過別人的能力;新的知識輸入,不僅增大他的知識存儲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識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知識膨脹;廣泛的社會交往更使他思路開闊,樂於接受新的東西;工作、職業和地點的變化,加強了他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利於對變化無常的社會做出反映;遠離父母,使他失去靠山,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有利於培養決策能力和果斷性;選擇職業自由度的加大有利於用其所長,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僅是他的知識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創新的能量。如果一個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識當作創新的源泉,他對社會將是一個廢才。

    在未來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在父母的保護下生存,血緣關係的臍帶不可能給我們輸送生活養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決定我們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關係網,不應再把自己禁錮在家庭的脈脈溫情之中,不應再為自己的出身感到驕傲或自卑。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把愛的重心由家庭轉向社會。

    衝破一切狹隘觀念的束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幹番事業吧!
返回列表